一、高湛的墓志信息
《高湛墓志》,全称《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》。东魏元象二年(公元539年)十月刻,清乾隆十四年山东德州运河岸崩时出此石。楷书25行,行27字。书法秀劲温雅,字形方扁,运笔雅正含蓄。杨守敬评为骨格整练,谓“褚河南似从此出”(《激素飞清阁评碑记》卷二)。康有为的《广艺舟双楫》则将此志与《刁遵墓志》等并举,称“《刁遵》为虚和圆静之宗,《高湛》、《刘懿》辅之”。此志曾归德州封大受,与北魏《高庆碑》、《高贞碑》齐名,合称“德州三高”。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缩印辑入,有翻刻本。
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拓本,上钤“贾氏金石”白文方印,后有吴荣光、汪鸣相、胡仁颐等人题跋。据方若、王壮弘《校碑随笔》云,此志出土时几无损字,初拓本首行“魏”字、“遐流”二字不损,后损字日多。此本符合初拓本之特征,较沙孟海的《中国书法史图录》及潘伯鹰的《中国书法简论》等更佳,缺损也更少。
二、王鼎新的书法成就
王鼎新毕生酷爱书法、精研书法,是广东省书法研究会委员。其书法最初以欧体入手,留学日本后,开始攻学汉隶、魏碑,回国后又潜心研究北朝的墓志、造像题记和碑版,终以《魏南阳张玄墓志》(即“张黑女”),融合《张猛龙碑》、《杨大眼造像记》的字体问世,熔诸家于一炉,铸造出自己的风格,有“鼎新体”的美称。鼎老书法,论者谓其楷书宽博端庄,雄俊健美,能化古拙粗犷于灵秀清逸之中,点画精到,结体端庄,意态自然,既有神清骨秀的南方书风,又不失北派书风畅达粗犷的意象。其行书则用魏碑笔法加以熔铸脱化,下笔收锋,牵丝映带,拙中见巧,柔中有刚,错落有致,洒脱隽逸,给人以秀雅恬静的美感。文化名人林之原赞他的书法是“七十下笔如擒虎,春到岭东一枝花”。196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四本楷书字帖,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其楷书手迹《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》一册。
以前潮汕地区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鼎老题写的匾额,如苏北中学老校址内的“策谋球场”石匾(现四字由鼎老学生林绍波先生仿题)、东里“新声戏院”木匾、“莲阳大桥”石匾、汕头市区“遍照寺”木匾、潮州市区“开元镇国禅寺”木匾等,但大多在“文革”中遭到破坏,乃至失落。
民间还有不少书画收藏爱好者藏有鼎老书写的楷书或行书纸本墨迹。而收藏于澄海博物馆的一幅行书,是1963年鼎老为澄海县中学生书法作品展览题词:“学书之法无他谬巧,要在多看多写而已。多看可吸取各家之精华,化为己有;多写则搦管挥毫,便能随手应心。至于气魄神韵,要视各人之襟怀修养如何耳。”这是鼎老一生潜心书艺的经验之谈。
三、河北磁县北朝墓
不是什么旅游景点 就是些四.五百平米的土堆了
讲武城镇多点